期刊看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美国校外辅助与学校教育互相协调

    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华仔、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在近期《比较教育研究》发表《试析美国校外辅助项目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改进》一文提出,改进学生学习成绩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美国校外辅助项目联合了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力量,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学习需要提供机遇,为那些亟待改进的中小学校创造一种新的育人环境。它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拓展了中小学生学习和参与机会,增加了学生学习时间,改善了中小学校的文化和社会形象。同时,项目中的教职员工、志愿者和导师能为中小学校教师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规避了青少年成长中的风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但最好的校外辅助项目应当在学习上与正规学校教育相互协调和补充,而不是正规学校的简单复制,二者应在各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此,学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校外辅助提供支持;校外辅助要保持与学校教师的开放交流,紧扣学校发展的主题和文化,加强家长与社区伙伴的参与,实现数据共享。

    班级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场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宁在近期《教育科学研究》发表《从儿童的视角分析中国班级的特性》一文提出,班级存在的首要价值应该是满足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不同阶段的班级应有不同的特性,小学阶段的班级应是家庭式的微观社会,班级应该像家庭一样有真实、活泼的日常生活,班主任应如父母一般给予儿童教养,同学间建立如同兄弟姐妹般的情感,让儿童体验和感受变化,儿童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产生爱的连接和良性的互动,儿童的人格获得良性发展。中学阶段的班级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半自主微观社会,学生能够对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等事务有参与决策权,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帮助学生逐渐成熟起来,由对成人的依赖走向独立。大学阶段的班级应是学生自主的青年联盟,班主任只需在宏观原则上引领班级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王杰 辑)